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多地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动。
垃圾种类不同,运送的地方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对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很多垃圾经分类投放处理后,能够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这部分垃圾在分类处理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就地资源化”,尽量在当地消化处理,把垃圾资源化利用起来。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选,生成再生骨料,再生骨料经处理可应用于软弱地基、路基垫层、场地抑尘等工程。还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替代天然骨料,生产再生无机混合料、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产品。
厨余垃圾每天都大量产生。厨余垃圾经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气。废旧报纸、期刊、书籍和包装纸等经过回收制成纸浆,又能够变成造纸的原材料。农村庄稼秸秆、花生皮,渔业产生的牡蛎壳等经过加工处理后都能变废为宝,变成可利用的资源。
垃圾,并不是一无用处,经过处理能够变成可利用的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各类垃圾认识利用水平的提高,可以利用的垃圾种类会越来越多,垃圾的利用价值会越来越大。把扔掉的垃圾重新利用起来,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大力倡导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一种垃圾,都存在潜在或显在的利用价值。这种价值,在不断被挖掘之中,利用方式和利用价值也在不断被发现。任何一个地方,把垃圾分类处理后都应该能给很多垃圾找到其利用价值。如果当地产生的垃圾能在当地进行资源化处理,垃圾运输和人力等方面的费用就可大大减少,还能给当地带来一定可利用的资源,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有益处的。
当然,每个地方限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可能都能把当地产生的垃圾完全变成可利用的资源。但是,既然垃圾在当地资源化有诸多益处,那就要尽量把当地产生的垃圾就地进行资源化处理。这应该是垃圾资源化利用较便捷的一条路径。(扈美荣)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