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 且来说说东营的“风流韵事”-ag真人国际官网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前二十载在其丞相公孙弘(今寿光人)辅佐下,承袭父亲景帝之休养生息政策,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礼贤下士,成就了一代霸业。至丞相公孙弘谢世后,武帝身边无得力良相辅佐,致其昏庸,迷信奢侈,沉迷于修道成仙。此风一出,上至官府,下到乡民纷纷效仿,加之连年战争,致使田园荒芜,国库亏空、民不聊生。汉武帝东巡求仙寻万年不老之药,至蓬莱东海,浊浪滔天,乌云四盖,不能出海,武帝仰天长叹:"此乃上天不允,天怒人怨。"只得打道回京,所经之地,民不蔽体,啼饥号寒,使其心生怜惜。当行至今寿光境内,战马嘶鸣、仰天长啸,任其鞭抽吆喝,抬腿不前。刘彻询问此处何地,大臣报曰:此乃老丞相公孙弘故里。公孙弘者,西汉布衣丞相,淄川国人,一生奉行节俭,辅佐汉武帝20余载,使西汉国力日渐强盛,武帝感其能,深悟重农桑利民之理。此乃时值三月,正逢试耕之时,于是下旨在此扶犁起垄,与民同耕…

公元617年李渊夺取隋朝政权,618年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被封为英王,立为太子,辅佐父亲梳理朝政;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经常率兵出征打仗;三子李元霸天生神力,早亡,追封卫王;四子李元吉被封为齐王。在4个儿子中,唐王李世民才华出众,文韬武略,深得李渊赏识重用。

隋炀帝死后隋朝虽亡,但其残余势力仍然打着复隋反唐的旗号对抗唐军,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公元620年后,为了巩固政权,秦王李世民奉唐高祖李渊之命率领大唐军队开始东征,大军到达山东东莱(今山东莱州)后,大将军尉迟敬德向李世民提议战前先预测占卜,以避凶险。于是李世民、尉迟敬德于八月十五中秋节来到黄县月主祠,求签占卜,求得卦文"出征欲获胜,高山去安营,四十八丈崮,有水方屯兵"。

为此,尉迟敬德便带领先遣军,四方探寻,最终选择了天崮山作为东征的大本营,并由李世民下令安下前、后两个营寨。李世民安营扎寨后,夜来巡视营帐…

1944年8月12~16日,八路军渤海军区部队在杨国夫司令员的指挥下,首先扫除利津城外围据点。8月16日晚,渤海军区直属团及第四军分区部队向利津城发起猛攻,经半夜激战攻入城内,消灭伪绥靖军27团部、军需处及其他处驻兵,伪军大部被俘。伪团长苏冀南率残部逃入日军据点固守顽抗,城区大部被八路军占领。17日晚,八路军再次发起猛攻,至午夜攻克日军据守的碉堡,利津城全部解放。拂晓,日伪军200余人由滨县出动增援,在利津城西关外被击溃。解放利津城战役,总计俘伪团长苏冀南以下1400余人,毙日军指导官井田中尉以下7人,毙伤伪27团营长姜启元以下200余人。利津城的解放,是八路军部队夺取沂水城后在山东境内攻克的第二座县城。它揭开渤海军区局部反攻的序幕,为全面反攻奠定胜利的基础。山东军区通令嘉奖解放利津城的参战部队。

一批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医学家们,日前在此间对一具出自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头骨鉴定中确认,我国5000年前就曾成功地施行过开颅手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开颅手术实例。

关于开颅手术的例证在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早有发现。近年来,我国在青海省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开颅手术例证。但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第一次发现,而且这一发现将我国以前发现的开颅手术实例提前了1000年。这一实例不仅在我国,在东亚地区也是最早的。而目前世界最早的开颅手术例证在欧洲发现,距今7000年左右。

这具头骨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的,为成年男性头骨。今年3月,考古人员在整理人骨标本时,发现该头骨右侧顶骨的的靠后部有一直径为3.1x2.5厘米的圆形穿孔。此孔的整个边缘呈现非常光滑、均匀的圆弧形…

1955年,国家决定对华北平原地区展开区域性的石油普查。石油部华北石油勘探大队的两个钻井队——32104、32120钻井队,从1956年到1961年,奉命钻探华北地区第1号至第8号基准井,转战河北、河南、山东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地下奥秘,发现和命名了四个标准层:华1井为明化镇组、华3井为馆陶组、华7井为沙河街组、华8组为东营组,勘探目标逐步向东转移,落脚是黄河三角洲。1961年4月16日 ,在东营村附近打的华8井,首次见到工业油流,日产原油8.1吨,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当年7月,石油工业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对东营凹陷进行重点勘探。

1962年9月23日 ,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即由此而来。1964年1月25日 ,国家正式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形成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的又一场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建设会战…

"东营"原是广饶县辛店公社的一个村名。1964年3月,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部址设在东营村,对外称"九二三厂"。东营成为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基地。为支援和配合石油开发会战,1965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和惠民地委决定在此设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东营始以行政区域名称出现,但无行政辖区,只组建和统辖部分为油田服务的商贸、服务、金融、邮电等行业。1967年2月,东营工委和东营办事处机构并入垦利县。1971年12月,重新恢复东营工委和办事处机构。随着石油工业的开发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东营地区渐具城市规模。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批准设立地级东营市,划定市区范围,并将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两县划归东营市领导。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又以[83]国函字175号文批准将惠民地区的广饶县划归东营市管辖。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举行成立大会,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的发展规划,也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在国家层面全面展开。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按照《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规划》明确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城市历史文化虽不断变迁,但它永远都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城市的历史记忆,总能给人真正的归属感,而每座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从古至今,在东营不断发生过、上演过的城市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东营文明网

(浏览本网ag真人国际官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东营的土,东营的地,东营的娃娃有骨气!东营的田,东营的水,东营的姑娘个个美!东营的酒,东营的菜,东营的小伙都很帅!东营的房,东营的路,东营的娃娃个个酷!东营的花,东营的草,东营的日子会更好!东营的蒜,东营的姜,东营的生活奔小康!东营的粮,东营的米,东营的生活真美丽!

东营,一座"富得流油、红的发紫、美得不像话"的年轻城市,这里有富饶的胜利油田、还有美丽的黄河湿地,更有独一无二的黄河美食。淳朴的民风、敦厚的乡情、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的要素一个都不能缺少。总而言之,东营,一座拥有气质和内涵的文明城市。

敬请关注文化东营第三期·行走的乡土文化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口人为追求幸福、祈求平安,创造并传承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这些民族文化中的乡土瑰宝,满载着传承而来的历史信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闪耀着劳动人民的才华与智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