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城市文明和谐发展的基石。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促进就业增收作为推进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援企、稳岗、扩就业、惠民生,进一步夯固就业容量规模,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春风化雨,聚焦重点群体解压纾困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分析就业形势,全方位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招聘工作力度,精细化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探索跨区域转移就业模式,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就业渠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让更多的城乡困难群体充分就业、有效增收。”市就业中心负责人介绍说,为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我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拓路径、优资源、建平台、精服务,聚力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服务系列活动,全面实施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快办、乡村振兴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乡村医生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培训服务效能;推行“免申即享”,高效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着力破难题、解企忧、惠民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让群众共同富裕的底线更牢更实。今年以来,全市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683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扩岗保供,推送优质岗位精准入座
企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坚持“用工环境即营商环境”的理念,积极搭建供需对接载体,成立市、县、园区三级企业用工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为改善企业用工大环境提供坚实保障,努力打造企业用工环境建设“东营模式”。深入实施“就选东营”大学生引进专项计划,举办好“名校人才直通车百校千企”等招聘活动,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东营就业创业。今年以来,我市组织举办“东营学子家乡行”系列人才引进活动,加大青年人才引留力度,为2676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1.7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45万人次。扎实开展首届“黄河口春风行动”, 面向石家庄、泰安等市外劳动力资源输出市推进区域劳务协作,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3场,服务企业1393家,达成就业意向1.11万人次。对返乡返岗农民工、因疫情滞留的务工人员和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以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进行重点精准帮扶。实施“就业援助月”“点对点”等促就业、助返岗专项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岗位供给,畅通了就业渠道,让更多劳动者增强对城市和乡土的归属感。
扩容提质,开辟公益岗位广阔天地
消纳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事关民生幸福愿景。我市按照“党建引领、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延伸服务”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将其列入2022年度全市民生实事,在省下达7700个开发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到10000个,增加的230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黄河滩区迁建村(社区)就地就近就业等。在7个沿黄乡镇开发了公益性岗位 2331个,占全市乡村公益性岗位总量的30%,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黄河滩区迁建社区(村)公益岗位开发安置全覆盖,有效破解了就业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难题。截至4月底,全市城乡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就业困难群众10613人次,成为全省唯一主动增加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总量且首个全面完成年度岗位开发、人员安置和岗前培训任务的市。
援企稳岗,聚合资源要素靶向用力
春节期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惠企暖心”六送行动,扎实抓好政策落实,全力实现惠企稳岗、暖心留人,向82家次企业发放补贴505万元,为1826名返岗人员发放补贴30万元。在全省率先启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提前通过大数据比对梳理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建立工作台账,全市摸排初步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11000余家,优化“免申即享”经办模式,持续减流程压时限,取消上传证明材料环节,无需企业提出申请,由经办机构通过网上平台推送信息至企业进行确认,公示后直接将资金拨付至企业账户,实现“零材料”“零跑腿”。目前,首批112家企业稳岗返还补贴273.58万元已发放到位,惠及企业职工5715人。建设市县两级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驿站,为3130名实名建档登记人员提供政策对接、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12333”式就业援助个性化服务40685人次,提供精准就业信息,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政府宏观和企业微观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要素,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以市场力量劲吹就业春风。
蓄力增效,推动创新创业驱动升级
创新创业是催动城市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按照市委“把东营建设成为创新创业之城”目标定位,市人社局牵头组建了创新创业政策筹备工作专班,负责研究谋划创新创业之城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加速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活力。前期,我市人社、科技、工信等部门分领域开展了10个方面的专题调研,在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专题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起草关于建设高质量创新创业城市的意见,将推进高质量创新创业城市建设作为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的重大举措,举全市之力,顶格推进。聚焦“人才、场景、平台、资金、服务、环境”全要素,依托产业赋能创业,依托创业做强产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创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成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主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