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位于市委、市政府驻地,是人口密度最高、体量最大的区域,人员构成最复杂、群众需求最多元、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要求最迫切。近年来,东城街道积极盘活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对接群众需求、精准提供服务把文明实践“大主题”做成“小切口”,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及志愿服务的“东城样板”。
打造阵地建设,优化服务环境
东城街道目前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强实践阵地。重点打造街道—社区—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主体阵地,在安宁社区高标准打造新时代实践分中心,在各社区、村居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筑“全街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优化实践模式。按照“4 n 1”模式(4即4个阵地,包括东城街道历史展厅、东城街道社区党校、新时代思想学习展厅、太和书院;n即n个功能室,包括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书画室、舞蹈室、“五老”助学岗、爱心驿站等;1即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整合实践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15分钟服务圈”,做实“小卓帮办”公益服务品牌,实现政务服务到家入户。各社区、村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原有的信仰道德讲堂、青年驿站、文化场馆、农家书屋、科教基地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设施功能,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
壮大志愿队伍,提升服务质量
围绕“社会化”。构建“党委统筹、行业联盟、社工引领、组织助力、商家联盟、共驻共建”六轮驱动模式,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形成由上至下纵向队伍管理、以学致用横向行业管理,逐步形成志愿服务中心牵头,街道部门各负其责,各社区、居委会以及各社会公益组织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推行志愿者招募制度,从实际出发,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发展壮大“东城先锋”志愿者队伍。继续组织引导辖区党员、居民注册成为志愿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注重常态化。突出党建统领作用,发挥党组织带头作用,展现党员先锋作用,凝聚创城强大合力。依托“红色物业”,广泛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标兵”等活动,累计开展以环境整治、垃圾分类、虫患治理为主题的服务行动2000余次。推行项目化、清单化运作模式,在淮河路商圈打造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搭把手”志愿服务活动,吸纳网格员、志愿者和商户共同清理周边卫生,引导商户和安兴早市摊主自觉履行“门前三包”“摊前三包”,安兴早市周边“难点”变“亮点”。坚持制度化。抓好志愿服务制度规范完善,做到相关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人抓,常年规范运行。加大志愿服务培训力度,依托孵化基地集中举办志愿者培训班,打牢志愿者队伍的思想根基,提升了实战化技能。开展志愿服务需求调查,挖掘社区既有资源,创新性将志愿服务项目融入社会管理,打造促进社会和谐,符合居民需求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探索规范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实行志愿服务品牌化运作。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精准服务
为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度,街道联合市志愿者总会引进培育志愿服务示范项目48个,新建自建志愿服务项目31个,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亮点纷呈,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蝴蝶效应”。海河社区“幸福滚滚来”项目,以小区居民家庭为单位认领废旧轮胎制作小花坛,开辟建设“幸福花果园”,有效治理“毁绿种菜”问题;辽河社区“最多两元理发”项目,每月定时为老年人提供理发服务;金湖社区“手拉手爱心驿站”“邻里 ”项目,建设文化活动阵地,开展系列文化志愿服务;金水社区垃圾分类宣传项目,“金水大妈”志愿服务团队每天早上五点准时开展工作,“金水经验”在全省推广;田庄社区“周末学堂”项目,由村里党员和青山小学教师志愿者每周六上午为村内留守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品牌化打造育树典型。坚持品牌化导向提升水平,在阵地、项目、方式上下功夫,先后涌现出“清风议事厅”“快乐驿站”“邻里茶馆”等阵地和“房爷爷讲故事”“有话好好说”等品牌,文明实践呈现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目前街道培育扶持本土特色艺术团体30个,街道自制的抗疫视频《等春来》入选全国百部网络正能量视频。安宁社区成为全市首个“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社区”,东城街道荣获省级文明单位。近年来,冉如亮、孙丽丽、杨树庆等多名辖区居民分别荣获“山东好人之星”“最美东营人”“东营市道德模范”等荣誉,充分发挥榜样引领和辐射作用。
聚焦重点项目,深化“五为”行动
东城街道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以各类精品项目助推文明实践走神走势。聚焦项目建设。启动2022年度“品质东城 文明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依托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统筹推进“生态环保”“洁美家园”等具体十大行动,每周联合东城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卫生清洁 扮靓东城”等各类丰富多彩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金水大妈”“蓝臂章巡逻队”“一警一律五老”等群众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为示范先导,当好文明城市创建带头人,多样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楼道文化打造、文明就餐引领、民间文化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明实践呈现百花齐放生动局面。深化“五为”行动。“为老”方面,海河社区“海河暖阳”、辽河社区“最多两元理发”志愿服务项目紧紧聚焦辖区老年人身心健康需要,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理发、情感慰藉等各类贴心服务,让爱好尊老敬老成为时尚。“为小”方面,安泰社区组织实施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禁毒宣传、燃气安全隐患检查、防电诈宣传、预防青少年溺水宣传等多项志愿活动;辉煌社区创新实施“乐享辉煌·扶青计划”,包括“乐享智慧课堂”、“乐享扶青驿站”、“乐享直播间”三大板块,为辖区892名青少年做好服务。“为困难群体”方面,金水社区“金水大妈”跟独居、孤寡老人约定,每天起床后要拉开窗帘,窗帘拉开说明老人情况一切正常,若老人未拉开窗帘,志愿者就会立即联系老人家人并前往家中查看,以更贴心的方式服务辖区老人。金湖社区开展“爱心照相馆”系列便民服务项目,对需要拍照的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拍摄,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区便捷、周到和暖心的服务。“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方面,安泰社区积极开展每天线上心理公益课堂服务,帮助社区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府前社区党委研究制定“府前一家亲”品牌,每周五定期开展“幸福来敲门”活动,对小区困难群众、特殊群体、老党员、独居老人等,每周结合一个主题进行一次探望。“为社会公共需要”方面,安和社区以“品质东城 文明同行”为主题在社区常态化开展卫生清洁、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改善了社区环境质量,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海河社区结合实际,建立“4.12”工作体系,打造“晏清海河”社区品牌,广泛发动集结社区内外的优质资源和先进力量,共建平安祥和、安居乐业的社区家园。
文明实践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点点滴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将加大举措、整合资源、持续推新,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开展,继续涵养文明实践精神内核,不断提升辖区文化吸引力和文明向心力。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