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甘做百姓“顺气筒”“减压阀”,在被认为“机关第一难”的信访一线岗位上一待就是20多年,接待来访群众8万多人次,处理来访案件近1万件,协调处理疑难信访案件2000多件……58岁的朱希凤,曾是市信访局接访科科长,也曾是全省信访系统唯一一名女接访科长,现任市信访事项调解委员会主任、“朱大姐调解室”主任。
20多年来,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满意指数”,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成为大家信得过的“贴心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朱大姐”。
朱希凤(左)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资料图)
初来时情绪激动、哭喊吵闹,离开时连声感谢,甚至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时还感谢调解工作的辛苦与努力……当事人这样的情绪变化,在“朱大姐调解室”里经常上演。
“朱大姐调解室”的“朱大姐”指的正是朱希凤。调解室是市信访局依托东营市信访事项调解委员会成立的,也是全省首个以信访干部命名的“品牌调解室”。
为民解忧,细微之处见真情
在很多人看来,信访工作要时刻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形形色色的诉求,不光受累、受气,有时还不被群众理解。朱希凤却说:“这项工作我做了20多年,还没有干够。”
多年来,她把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工作信念,精益求精、扎扎实实处理每一起案件。她说:“要用行动温暖上访群众的心,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2018年除夕,朱希凤在单位值班,接访大厅里出现几位上访群众。原来,信访户的儿子在打工时意外身亡,赔偿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她立即协调有关部门到接访大厅会商解决,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打,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说。最终,主管部门和涉事单位的负责人都赶到了现场。朱希凤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信访人,一边组织测算赔偿标准、研究ag真人国际官网的解决方案,居中调处化解。直到晚上10时许,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因为劳累和受凉,朱希凤的腰椎病犯了,步履蹒跚强撑着回到家。除夕这天,忙了一天的朱希凤却没能吃上顿热乎乎的饺子。
在朱希凤的“信访档案”里,记录了无数上访群众的名字,从八九十岁的老人,到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一年,一位女士因交通事故导致全身瘫痪,肇事司机还未支付赔偿金,家里也没钱为她治病。由于长期卧床,这位病人身上长了褥疮,浑身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朱希凤没有嫌弃,亲自帮她换尿袋,打来温水为她擦洗,买来饭菜后蹲在地上一口一口地喂给她。两天时间,朱希凤一边忙前忙后地照顾病人,一边协调相关方面解决问题,反复与肇事司机沟通,落实了部分赔偿金,还主动联系当地政府,按照相关政策为她申请了救助资金。
“我们对人民群众付出了真情,人民群众也把我们当家人。”走在大街上时,总有似曾相识的面孔冲她点头微笑,朱希凤十分感动,“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称得出公平正义,也称得出我们的心血付出。”
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解难题
在朱希凤的办公桌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她经常问自己,如果自己是信访群众,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信访问题十有八九都是疑难复杂的,仅靠热心、热情往往不够,还需要有迎难而上、愈挫愈勇、攻坚克难的担当。”
2018年11月,某小区因土地性质有争议等问题,导致居民多年未能办理房产证。朱希凤负责此案后,经过3个多月的协商,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终于化解。有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说:“老朱,我们还以为你在这个小区住呢!这么较真,‘得罪’了多少人啊。”朱希凤坦然一笑:“为老百姓权益‘得罪’人,我认了。”
凭借工作中“紧盯紧靠”和“问题不解决就不放过”的钉钉子精神,她练就了一双看透问题本质的“火眼金睛”,掌握了准确的业务分流技能,在接处访方面被称为“信访专家”。善于思考、勤于笔耕的她,还编写周报、月专报、季报告,撰写金融领域风险研判、建设领域信访形势、诉访分离势在必行等调研文章和信访信息700多篇,因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成为参考率较高的“民情信息”。
忠诚事业,发挥余热再奉献
“只要组织不嫌弃,我愿为信访事业奋斗终身。”面对单位的挽留,朱希凤毫不犹豫,回答掷地有声。
2019年,已到退休年龄的朱希凤被返聘担任顾问,负责疑难信访案件的调处工作。单位特地为她组建了“朱大姐调解室”。成立之初,工作室就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访调对接、优势互补,形式灵活、访调共赢”的24字工作理念,形成了“信访协调 调解”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信访部门在协调信访事项中的组织权威,同时借助人民调解的方法和手段,把访、调成功对接,实现了很好的效果。
2020年5月26日晚上11时,当事人张某的爱人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边不停地感谢:“朱大姐,我们全家非常感谢您,您就像我们的亲姐姐!”一起长达9天的意外死亡案件调解成功。起初,朱希凤制定的调解方案得到三方当事人认可。但当亲属听到张某属于违规作业应承担部分责任时,情绪异常激动,先后2次撕毁了调解委托书。朱希凤依然选择积极沟通,坚持法理情相融,采取“背对背”的方式,逐一做当事人的工作,才达成一次性调解协议,三方当事人都心悦诚服。
调解室成立以来,调处各类疑难复杂信访事项300余起,调解金额8000余万元,案件履约率达到100%,调解成功案件实现“零反复”,实现了让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最多访一次”“最多跑一地”。她总结的“信访协调 调解,打造矛盾终结站”等经验做法被新华每日电讯等媒体宣传报道,网络点击率超过110万。
如今,朱希凤依然坚守在信访工作一线。说起这份工作,她表示:“信访工作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有需要,我会义无反顾地干下去……”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投稿信箱:swmb@dy.shandong.cn
ag真人国际官网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