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王艳冬 张智胜家庭 用小家大爱筑牢疫情防线
王艳冬是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河阳社区的一名网格员,丈夫张智胜是河口采油厂油气集输管理中心主任技师,女儿张天瑷是一名大四的在校毕业生。在抗疫一线,一家三口用实际行动抗击疫情,用无私奉献彰显新时代家庭风采,用平凡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小家大爱的真谛。
爱是责任,践行初心使命坚守战场
“疫情就是责任,防控就是命令”,面对“反复无常”的疫情,不变的是我们每个人坚定的防控决心。作为一名网格员,王艳冬每天要接打一二百通电话核实数据,碰到信息核实困难的还要入户核查,起早贪黑,经常忙得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同事们都称赞王艳冬摸索出了“大数据 铁脚板 网格化”的摸排工作铁律。
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时,王艳冬既是排查员、宣传员,又是服务员。每天加班加点为居民制作门禁卡、核实居民信息,不分昼夜,累了就躺在椅子上靠一会儿,接到居民来电又立即投入到工作状态中。
嗓子哑了,眼袋黑了,她也顾不得这些,始终把居民放在第一位,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力以赴把好居民健康关、隐患排查关,筑牢疫情“第一防线”。“疫情不退,我不退”!无论风雨,无论寒夜,她用日夜的坚守,换来了社区防控形势的稳定,更凸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结束后,看着网格群里居民发来的感谢的话,王艳冬说“居民的理解,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爱是懂你,丈夫关怀备至同心战疫
看着妻子每天紧张的工作状态,丈夫张智胜虽然心疼,但也明白,这是妻子的工作,他必须无条件支持,身为电脑高手的张智胜得知妻子单位电脑出了故障,刚下夜班的他立刻赶往社区,调试电脑设备,为王艳冬和单位同事更好地抗击疫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说,这种时候我没办法置身事外,我想在我能力范围内去做更多。
爱是传承,孩子勇于担当奉献青春
自“抗疫”阻击战打响以来,女儿张天瑷没有做一名旁观者、局外人。每天看着父母逆行在“疫”线,她说,“爸爸妈妈在大疫面前临危不惧坚定执着的身影,与那些医务工作者一样,因为逆行而变得最美,也成为我心目中的最好榜样。所以,我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青年学生、义工志愿者,她穿上鲜红的志愿者服装,在社区协助做好防疫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争当“逆行者”,为抗疫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赵秀珍 魏树林家庭 夫妻同心,携手共谱战“疫”之歌
在东营市东营区有这样一对抗疫“夫妻档”,妻子赵秀珍是史口镇东三村村委委员、妇联主席,丈夫魏树林是胜园街道农业办的一名职员,分属不同岗位的两人在疫情防控面前却有着同样义无反顾的选择。
全员核酸检测实战演练期间,夫妻二人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个在东三村帮忙维持秩序,另一个则在胜园街道服务居民。“一米线要贴牢,标识牌一定要醒目”“帐篷搭建好放在这边,登记区域和采样区域警戒线拉好”“多准备一些口罩,多准备几把凳子”,全员核酸检测前一天,在史口镇东三村采样点,妻子赵秀珍积极参与场地布置和物资准备工作,确保第二天核酸检测顺利进行。凌晨4点不到,夫妻二人早早起床到达各自服务的采样点。“请严格按照地上一米线标识排队,保持安全距离”“请到前面采样区排队检测核酸,结束后在出口处领取证明,直接离开不要返回”,重复的话语,两人说了几百遍,遇到不配合的群众还要耐心解释,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更是顾不上吃饭,但无论忙到多晚,夫妻二人始终没有半句怨言。当问到苦不苦、累不累时,丈夫魏树林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就是要带头上,没有什么怨言。下次需要志愿者,我们俩还第一时间报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义无反顾扛起这份责任,舍小家为大家,用爱筑牢防控阵地,用平凡的坚守和奉献,凝聚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力量。他们同心同行,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用担当和坚守书写爱与奉献。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每一个坚守身影背后,都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向每一个参加抗疫的家庭致敬!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