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杨振营,男,45岁,广饶县陈官镇中心初中教师,1995年7月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中学生物教师。他六年如一日,在卧床双亲眼前尽孝,不离不弃,用真爱书写了家庭里最常态却让人为之动容的伦理亲情。
杨振营一共兄弟姐妹四个,年龄相差很大。20年前他在天津上大学的时候,大哥早就分家自过,老人的活儿过问得少。两个姐姐也另嫁它村,根本顾不过来。当时两个老人都年近70,父亲患有腰椎病,母亲小裹脚下不了地,坡上的农活父亲一人咬牙支撑,日子过得清苦。大学两年,杨振营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每月还把做家教挣来的钱寄回来补贴家用。1995年,24岁的杨振营大学毕业,他就对父母说,今后地里的活我来干,你二老放心在家享清福就行。从那以后,杨振营就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担子,除多病的父亲有时拖拉着帮点小忙外,庄稼地里干的活他全包了下来。遇到不太会的活计,他就向街坊们请教,直到学会为止;自己干活速度慢赶不上趟儿,他就靠时间磨,靠劲头儿拼。
一人不能分身用,杨振营老师一个肩膀上挑的是家庭,另一个肩膀挑的是工作。教书育人的工作不能含糊,为了不耽误教学,遇到农活忙的时候,他就四五点起床,从学校赶到坡里,早去早来,中午和下午放学再干一段儿,一天24小时里挤时间。近20年来,杨振营在教学上没因农活耽误过一堂课,任教的生物课成绩始终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2010年,杨振营的父母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行动僵硬迟缓,头脑有时清楚,有时糊涂。从那时起,他就一天三顿为老人做饭。2013年,父亲突发脑溢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杨振营就对大姐、二姐说,我看父亲离不开人,你们干活累,白天有空过来搭把手,晚上父母我来照顾吧!他就干脆在老家跟父母在同一间屋住了下来。没课的时候从学校早回去,遇到有晚自习他就上完课后再往老家赶。父亲行动不便,每天晚上小解二十多次。有时候,20天不解大便,一拉就三四天不停。杨振营就用手机定了时,每隔30分钟振铃一次。有一次晚上,由于太困,振铃没听见,他朦胧中感到脸上湿漉漉的,等他睁开眼,看到父亲正拿着尿壶在眼前比划,原来父亲想解手,手又不听使唤,就把尿倒到了自己的脸上身上,被褥上弄得到处是大便。从那以后,杨振营再也不敢睡觉太死,经常冷不丁地惊醒爬起身来。
2014年9月的一天,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的母亲在院子里意外摔倒,造成左侧股骨头粉碎性骨折,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不能手术,只能在家卧床休养。后来,老人又突发脑血栓,左边半个身子失去了知觉。一下子两个老人都躺在了床上,都需要人照顾。为了不让床上的母亲受罪,他专门买了一个气垫床,底下垫上厚厚的褥子,上面再铺上塑料纸和尿布。老人身子一动不能动,大小便失禁而且没有规律,床上拉被窝里尿,杨振营就隔半小时看一遍,遇上母亲拉了尿了,他就赶快地用温水为母亲洗身、擦拭,换尿布,翻身子,生怕老人长褥疮,这样经常一个晚上要折腾四回五回,一回就大半个小时。为了更方便照顾二老,杨振营直接睡在父亲和母亲中间,身子一边是母亲,一边是父亲,哪个需要就先忙活哪个,哪个不舒坦就把手伸向哪个,经常是一个晚上睡不了两个小时的觉。
2015年6月的一天,不幸的事再一次降临,杨振营的父亲突然摔倒,第二天竟不幸离世。这一沉痛的变故让他措手不及,他拿着父亲刚买的气垫床失声恸哭。大伙儿纷纷劝慰他,这么多年了,老人床上拉被窝里尿,能活到八十多岁,多亏有你这么孝顺的儿子。老人走得很知足了!
父亲去世后,他照顾母亲更细心了,唯恐卧床的母亲受一丁点儿的委屈。每天一回到家,他都细细地为母亲擦洗,按摩,涂褥疮膏,看母亲舒服了才肯躺下来休息。为了给母亲增强体质,他叫村里的医生每个月给母亲打营养点滴,每次输液要五六天时间,他都小心地陪护在母亲的身边,喂饭喂水,换尿布,拆洗被褥。
大爱不言,至孝无声。这就是杨振营,他把最美的孝心捧给了至敬的“双亲”,捧给了身边的老人们,不张扬,无所求,用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坚守,守候着自己心中孝的“家园”,书写着一位儿子平凡善良的人生。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