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2010年河南捐肾救子的好母亲段水叶的事迹曾经感动过好多人,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母亲。她叫王广玉,是垦利县胜坨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对工作敬业奉献,对同志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在敬老爱老方面更是让人敬佩,模范践行家庭美德,孝敬父母,长期悉心照料体弱多病的老人,关爱子女,家庭生活温馨和谐。
1994年,68岁的母亲得了甲状腺癌,手术后三年里每个星期天她都回家看望母亲,把一星期的生活用品和药物送去,风雨无阻。1997年7月母亲去世,70岁的父亲肺气肿病情加重了,她又开始精心伺候父亲,每天学校、家中两点一线。父母家和婆婆家相隔五里路,她每次看望父母也都顺路去看看公婆,公婆心疼她太累,说:“我们身体很好,你就不用每周都来看我们了。”同样是父母,她心里一样放心不下。
忙于照顾老人和工作,忽略了对儿子的照顾。儿子经常吃生冷食物,营养不良,生活起居没有规律,造成身体免疫力较低,肾脏受到严重影响,经常感冒,又没有及时治疗,最终患上了尿毒症。为了给儿子治病,王广玉带儿子先后去过胜利中心医院、北京301医院、青岛静康医院,又转到淄博中医研究所治疗了一年多,平均每月花费一万多。因为是私立医院,20多万的医药费不能报销,给原本拮据的家庭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儿子被痛风折磨的死去活来,脾气暴躁,很难控制,经常因烦躁摔东西。看到这些王广玉心如刀绞,夫妻俩经常背着儿子抱头痛哭。最后,王广玉与丈夫商量决定给儿子换肾。有一天,她小心抱住儿子说:“娘给你换肾。”儿子心疼不答应,她就带儿子看其它换肾的病人,给他做思想工作,打消对换肾的恐惧,儿子终于同意了。好不容易筹够了20多万做手术的钱,但检查后发现王广玉的几项身体指标不合格。换肾是儿子唯一的出路,必须手术!于是她咬牙每天坚持跑20公里锻炼身体,短短一个多月成功减重20多斤,再次检查时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手术标准。2013年,王广玉和儿子在山大医院做了换肾手术。手术后,为了节约每一分钱,全家3口每顿饭只买一份菜,摘肾后8天王广玉便给自己办了出院手续,她平时累了就睡在儿子病房的椅子上,一睡就是5个月,直到儿子出院。照顾娘俩的重担落在了丈夫一人身上,丈夫还有高血压、冠心病,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巨大压力。有一次,丈夫累的实在受不了产生了跳楼的念头,王广玉攥住丈夫的手说:“我们娘俩打心底里感谢你没日没夜地照顾,你吃不上、喝不上,我知道你很累了,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家一条心,眼前的困难会挺过去的。你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我们不能没有你啊!”丈夫没说话,只是默默流泪,最终冷静下来。一家人抱在一起,终于渡过了难关。王广玉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虽然儿子现在每天还要大量用药,但重获新生,再次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尽管自己很困难,每年学校组织的“爱心”一日捐等活动王广玉都积极参加,她常说人人献出一点爱心,世界就充满阳光。一个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积极勇敢地战胜,不能逃避,不能把责任和痛苦推给别人和社会。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是她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爱的真谛。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