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
我叫曲晓颖,今年37岁,1996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真诚,我踏入了特殊教育这片热土。十五年来,面对一棵棵稚嫩而残缺的幼苗,我用母爱去温暖他们,用“爱”为棵棵残缺的幼苗在有声与无声世界之间架起了“心语”的连接桥梁。工作中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得到了同事的赞许、领导的信任。
曲晓颖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光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离不开责任。做为班主任,在我心里,一定要善待这些孩子,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得到最好的照顾,让家长们放心。学生年龄小,行为习惯未养成,平时吃住都在学校,课上课下生活、学习等事无巨细都需我来负责。虽然劳累,但我无怨无悔,我感谢这些孩子们,因为从他们身上,体验到了职业幸福感。和他们在一起,我是快乐的,为了他们,我愿意去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提升自己。
最近几年,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去医院检查,医生强烈建议需卧床休息,但由于项目实验班刚开始组建,孩子多,教学任务重,班里的孩子刚刚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担心离开孩子们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一直吃药坚持上班。在项目前期检查之前,我在准备检查所需资料的时候身体坚持不住去了医院,医生说需马上手术,这才把手里的工作交给了别人。手术完成后没几天,因项目检查需要我呈现集体课一节,领导询问时我丝毫没有犹豫马上答应并在家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在迎接检查的时候,我顺利完成了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并得到了省教育厅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从2013年9月参与到学校“医教结合”项目以来,改变了进入特教以来的教学观念。为了让孩子们“听得明白、说得清楚、交流自如”,能更好地适应人群,更快地融入社会,回归人性的和谐。按项目要求参加完初、中、高级班的学习后,主动报名参加了由华师大言语康复科学系举办为期两年的“言语康复高级研修班”和专业性较强的“口部运动构音训练班”。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为了解决平时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带着疑惑前去上海、南京、杭州、温州、哈尔滨、长春、青岛中心聋校等康复前沿机构学校参观学习。把所看、所学到的康复技能和理论实践运用到本校教学中。
经过不断的学习、钻研与实践,现在已经能够利用自身学到的技能给患儿做好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开展针对性个别训练,并结合正常同龄儿童的学习大纲融合幼儿教育的五大区域进行集体课教学,让孩子在言语康复和生活认知方面两不误。
除了教学工作,我还担负起康教理论的二次培训工作,把自己所学到的康教结合理论转化为适合教学工作的资料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家长,并手把手传授他们康复设备的使用技巧,让他们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康复技能。工作八小时之外,我也没有停止对专业知识的研究,因为外出学习机会有限,为了更全面的掌握康复知识,我不断的在网络上搜集最新的康复内容并进行学习整理,并申请了新浪博客进行收藏,三、坚持不懈,康复效果突出
从入学时不会听、不能说到会听、能说、能交流。为帮助特殊儿童学会发音,发准音,我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脏兮兮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引导学生去揣摩每一个构音的运动方式,每一个句式的表达方法,让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发展语言。很简单的一个音节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上百次的练习,过程是艰难的,但是我坚持下来了。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家长的赞赏,我由衷的感觉到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
参与实验班的六名聋哑孩子康复效果明显:小浩,刚入学时只会叫爸爸,连最亲近的妈妈也不会叫,所有交流只能靠从小和妈妈朝夕相处中形成的简单手势进行交流;小成,听力损失严重,刚入学时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的交流方式;涵涵,听力较好,说起话来跟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大体明白他要表达的是什么;小雨,因为早产导致发育不良,形成听力残疾,性格内向,说话声音含糊不清;……让我欣慰的是,通过不断的努力,这些孩子经过一年的康复后有了极大的转变,小浩能和老师进行对话交流了,小成已经达到听觉识别阶段,并能简短表达句子;涵涵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在校园里不管看到谁都会主动大声的打招呼,并说一下今天他所遇到的事情;而那个胆小内向的小雨,也能根据图片内容用清晰流畅的声音讲述故事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对我的信任感巨增,即使现在他们都已经离开我去了新的年级和学校,可当遇到什么事情他们还是会来咨询我,每次看到我都和亲人一样。
四、做好慈善,服务社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的康复意识也越来越强,前来我校进行康复咨询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在完成平时繁重的本职工作之外,我还无偿担任了几名社区孩子的个训工作,由于家长康复意愿非常强烈,每天利用挤出的课外活动时间,即使是在寒暑假,我也坚持每周去学校两次给他们进行个别训练,并做好家庭康复计划,以便家长在家给孩子做好训练。由于专业性较强,利用每天和家长交接时间或者晚上通过微信、电话等ag旗舰厅官方网站的联系方式给予家长康复理论上的咨询和康复手段的指导,所带4名孩子康复效果更为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现在听觉、言语、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达到正常同龄儿童水平,从刚来时的口齿不清到能唱歌、讲故事,经过构音巩固后还能参加课外英语班,有4名学生回归主流到正常幼儿园、小学进行学习。看到我用休息时间给他们做康复,家长们都过意不去,多次递红包或者给予其他的物质补偿,我都宛然拒绝拒绝了:我是一名特殊教育老师,给孩子做康复是分内的事情,看到孩子在我的康复下从咿呀学语到能唱儿歌,会讲故事,能说英语,我内心就是幸福的。孩子的进步,家长的认同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五、精心钻研,成绩斐然
在这期间,因为工作努力,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东营市优秀班主任”。校本课程资源《幼儿园主题教学》在山东省课程资源评选中获得三等奖。《浅谈特殊儿童语言发展的早期教育》《浅谈聋童语言训练中的几点尝 试》《聋幼儿语言发展教学策略》《浅谈如何加强聋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浅谈聋儿语言康复中双语教学的情景创设》《在师幼互动中共同建构幼儿园课程》等论文获省教科所一、二等奖。自2013年起,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完成案例三个,参加了三届全国教育康复技能大赛的比赛,在第二、三届比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在2015年全市优质课评选中,取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在特殊教育改革的今天,多康复一个孩子,就能多改变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在他们身上虽然无法获得普通教师那样的教学成就感,但却能从孩子微小的进步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我愿意为了他们去努力,心甘情愿做一名为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摆渡人。我选择了特殊教育,决不后悔!
东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